基础信息
案例申报单位:三生谷
案例名称:生态书院“三生教育”
机构类型:生态教育
案例回访纪要
案例简介
三生谷认为在西方哲学经济学等理论指挥下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的生态危机、精神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东方智慧包含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三生谷生态书院成立于2015年,面对不可持续、在地性缺失、过度消费等问题,书院以东方传统文化为内核,贯通东西方哲学,结合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和共同体构建,通过“三生教育”培养“心-手-脑”(Heart-Hand-Head,3H)合一的可持续生活者。在不断更新迭代中,书院课程设计将生命成长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帮助学员培养整全思维与体感,以此应对气候危机和精神危机,推动个人、组织和社区的生态文明转型。书院通过自给自足、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推动城乡融合。
其中,三生谷生态书院开设的亲子营活动《水稻的一生》,以农耕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让参与者身体力行地感知食物背后蕴藏的东方传统生态智慧。
《山核桃PBL项目》以山核桃为载体,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建立认知。从打山核桃、收购、去蒲、去空、晒干等工序,学生将获得从概念到成果,起点到终点的完整体验。过程中让孩子参与真实项目中去,与自然亲密互动,通过劳作打开身心,与在地村民共同劳作对话,融入乡村的生活,让孩子与山水及守护这片山水的人产生情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实践让孩子们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SDG17目标,培养全球观和生态素养,通过这种整全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理解事物的全貌,从而培养出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参与山核桃PBL项目,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锻炼认知,还能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认证。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也是他们接轨国际化的有力背书。
目前,书院通过生态村建设帮助村民提高收入,支持青年返乡创业,传播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已影响上千名青年和上百个社区,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食物系统的转型。书院在中国杭州建德胥岭的实践,逐步扩展至全国,并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生态村联盟的合作,扩大了中国乡村实践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部分:案例旨在解决的问题与良食倡议的关联性
植物领先:书院设有素食食堂,提倡植物为主的健康饮食方式,不使用动物成分以及对动植物和环境产生伤害的产品。
健康饮食:书院践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采用自然农法进行种植,拒绝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推动再生农业发展,确保食物的健康与安全。
减少浪费:书院倡导“光盘行动”,杜绝食物浪费,培养学员节约资源的意识,且对来往三生谷的访客、游客和合作伙伴产生积极影响。
循环永续:通过学习朴门永续设计课程,书院实践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进行垃圾分类、堆肥、制作酵素和秸秆还田,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
当地当季:书院种植和使用当地当季的农产品,确保健康的同时减少食物运输带来的环境影响。
生物多样:通过自然农法和生态生活方式,书院通过生态村建设促进了老种子活态保护,恢复了部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本地植物和动物的种类。
食物教育:书院每年举办食物教育工作坊,实践“从菜地到餐桌”的理念,培养学员对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认知和价值观,推动学员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第二部分:案例行动解析
维度一:食物生产供应
1. 生产
三生谷生态书院的课程设计基于解决当前西方式社会系统对当代社会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结合教学与实践,旨在培养能够创造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生态领袖。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三生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帮助学员从多维度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
生态教育:教授全球生态危机、朴门永续设计、自然农法、生态村整全设计等内容,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探索并构建可持续的饮食方式和生产模式。
生活教育:通过社区共同体生活,学员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作建设可持续食物系统,通过沟通、轮值、正念等,培养与他人如何共处,站在整体视角团队如何合作共赢的能力,实践而可持续理念的同时推动系统日常运营的可持续。
生命教育:结合东方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哲学,通过正念、静坐、经典诵读等方式帮助学员提升培养觉察能力,反思自我并在日常生活和具体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实现个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谷生态书院的课程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推动学员在创造、实践中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可持续生活模式。这种独特的教学与实践结合模式,鼓励学员开拓想象力,通过可持续食物系统的重建以及本土饮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探索与国际生态理念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生态
在三生谷生态书院的运行过程中,书院通过多种实践方式有效保护和修复了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
自然农法:书院严格遵循自然农法原则,在农场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除草剂,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促进土壤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
再生农业:通过实施再生农业,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还有效增强了土壤的碳储存能力,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态建筑:书院使用本地材料如夯土进行建筑建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通过设计减少能耗,例如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书院通过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鼓励种植本地植物,并进行垃圾分类、堆肥等循环实践,确保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都能被有效再利用,减少生产、生活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3. 生活
青年学员:书院通过“三生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帮助青年学员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转型。学员学习到生态农业、自然农法、项目管理和社区构建等技能,并在实际项目中实践这些知识,从而具备了应对未来生态挑战的能力。学员还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态生活方式,并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
当地农民和社区成员:书院的生态村建设项目通过培训和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技能水平。书院推行自然农法和再生农业,帮助生产者摆脱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改善他们的生产方式,增加收入,保障生产者的劳动环境安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乡村社区:通过书院的乡村振兴项目,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场、民宿、生态建筑等项目为社区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书院还通过教育和实践项目鼓励青年返乡创业,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繁荣。
生态农业从业者:书院为有志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实践平台,使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可持续农业技术,并能够将这些经验带回自己的社区,帮助推广和实践生态农业。
维度二:食物消费环境
1. 宏观环境
三生谷生态书院在其运行过程中,利用了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同时推动了一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和政策。例如,书院与全球生态村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积极参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在地化实施。这些国际组织的支持帮助书院获得了更广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书院通过生态教育和乡村振兴项目,积极促进符合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落实,推动生态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
2. 可获得性
三生谷生态书院通过其素食食堂、自给自足的自然农法种植、以及实践循环经济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可持续健康饮食在社区中的可获得性和可达性。书院在运营过程中,不仅为学员提供健康的素食餐饮,还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从“菜地到餐桌”的可持续食物系统。书院的学员和当地社区成员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这些实践,提升了他们对健康可持续饮食的认知和获取途径。
三生谷书院的项目每年都在线上招募,提高项目资源获取的便利性。
3. 社会环境
三生谷生态书院通过创建一个具有东方本土智慧且注重生态生活方式的共同体,建立了推动可持续健康饮食的社会规范。在共同体中,学员和社区成员通过合作种植、共享食物和共同学习,形成了相互支持的社会环境。书院还通过举办食物教育工作坊和实践活动,传播可持续健康饮食的理念,培养了更多人对生态友好和健康饮食方式的认同。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个体的饮食选择,也促进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规范,推动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饮食的发展。
维度三:食物消费需求
1. 信息和教育
三生谷生态书院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消费者选择可持续健康食物的能力。书院定期举办食物教育工作坊,教授从“菜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物系统知识,让参与者了解自然农法、生态农业的原理,并亲身体验食物种植与制作过程。此外,书院通过课程和实践培养学员对可持续饮食的认知,转变他们对食物生产与消费的态度,促进更生态、健康的饮食选择。
三生谷生态书院设计的《水稻的一生》亲子活动营,以水稻的一年轮作生长出发,春耕、夏耘、秋收、冬庆一年五次课程,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7融合到系统活动中,从水稻到土壤、水、健康、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等SDG各个目标,培养参与者国际视野和生态素养,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培养参与者对食物背后的兴趣,立孩子与大自然,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大自然中的连接场域,重新建立对于劳动、食物和健康的土壤等新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城市亲子家庭建立深度链接,推广可持续生活的方式。
2. 行为转变
书院通过提供实践机会,促成了学员和社区成员的行为转变。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员参与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轮值做饭、生态农业种植等环节,培养了他们的可持续生活技能。这种亲身实践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员对生态饮食的兴趣,也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使他们能够将可持续健康的饮食理念带入日常生活。书院秉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即是应对当前不可持续发展、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
3. 经济能力
书院通过推广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和自然农法,帮助社区和学员减少对外界不健康食品的依赖,从而降低了食品支出成本。同时,书院为学员提供了创业机会,鼓励他们在乡村返乡创业,打造可持续健康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提升公众在经济上支持健康饮食的能力。通过这些项目,书院帮助学员和当地居民提升了他们在健康食品方面的消费能力。
4. 产品体验
三生谷生态书院通过素食食堂和自给自足的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新鲜、无化学添加剂的健康食品,让学员和社区成员能够体验到高质量、生态友好的食物和创造更美好、实践可持续生活的可能性。书院还通过食品加工工作坊,如植物染衣、酵素制作等,进一步提升了参与者对健康可持续产品的体验,使他们不仅能消费这些产品,还能在生活中实践生产这些产品的技能。
第三部分:案例的积极影响
PEOPLE | 案例对人类健康和福祉起到的积极影响
身体健康:书院推行的自然农法和素食食堂,提供无化学添加剂的健康食品,减少了学员和当地社区成员对不健康加工食品的依赖,改善了饮食结构,提升了身体健康水平。此外,书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每日的静坐、八段锦等传统养生活动,帮助学员在身心层面得到全面的调养。
心理健康:通过“三生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实践,书院注重个人内在成长。日常的正念练习、静坐以及社群中的相互支持,使参与者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提升自我觉察,改善心理健康。
社会福祉:书院通过社区共建、合作生活,帮助学员和当地居民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增加了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学员在参与生态农业、共同生活和食物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支持与社区共生的美好,提升了整体社会福祉。
可持续发展意识:书院的教育体系不仅注重个人健康,还通过生态教育让学员认识到生态保护对人类福祉的长远影响,帮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他们将健康饮食和生态理念融入生活中,改善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升整体福祉。
PLANET | 案例对自然环境起到的积极影响
土地健康:书院在30亩水稻田中实施生态种植,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这一做法不仅减少了土壤污染,还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恢复了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水资源保护: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书院避免了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的污染。此外,生态村中推广使用生态友好的洗护产品,减少了对水资源的化学污染。
生物多样性:书院通过自然农法和不干扰自然环境的做法,恢复了农田及其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多种本地植物和动物重新在这一生态环境中得以栖息和繁衍,形成了更稳定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书院通过堆肥、酵素制作、垃圾分类等循环经济实践,减少了废物排放和温室气体产生。生态种植方式提高了土壤的碳储存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此外,书院的日常生活方式(如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等)也减少了碳足迹。
PROSPERITY | 案例对经济繁荣、社会包容和公平起到的积极影响
三生谷生态书院通过其生态村项目和教育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回归乡村,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院还通过培训村民掌握新技能,如生态农业、自然教育、手工艺等,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生谷生态书院以东方智慧与后现代过程哲学为理论基础,融合生活、生态和生命的三生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青年领袖。
这些青年领袖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包容与公平。书院引入了正确的生计和义利并举的经济模型,如农场耕种和管理、自然学校的游学研学等,这些项目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案例目前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因为书院的培养方式,相较当前社会主流方式而言,具有一定领先性,因此在如何与主流社会沟通传播,引起广泛关注,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如何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并获得更多资源帮助青年通过书院的学习进行践行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同时因为书院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学生自组织运营,虽然有灵活性、创新性等突破,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还需要书院学生内部不断完善自组织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