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进展
案例详情 | 可持续食尚

基础信息

案例申报单位:上海喜象商务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可持续食尚

机构类型:商务咨询

 

 

 

案例回访纪要

案例简介

现代社会中,过度消费和食物浪费日益严重,尤其是肉类消费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加剧了环境负担,而许多年轻人虽然关注可持续发展,却缺乏具体的行动方式。为应对这一问题,上海喜象可持续食尚项目通过创新的沉浸式活动,将植物性饮食、低碳饮食和责任消费与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社交生活相结合。核心活动“Green Picnic in City”通过四零原则(0一次性餐具、0一次性搭建、0浪费、0痕大地)以及创意餐单和社交互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艺术仪式、露天音乐等时尚元素,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青年参与,提供了低碳饮食的实地体验和责任消费的教育,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动力。项目还通过与绿色品牌和有机农场的合作,支持了可持续食物系统的发展,成功推动了责任消费的社会规范,逐步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追随的时尚潮流。

 

第一部分:案例旨在解决的问题与良食倡议的关联性

植物领先:上海喜象通过推广植物性饮食,倡导低碳、健康的饮食方式。项目的绿色菜单主要基于植物性食材,利用创意烹饪展示了植物食材的多样性和美味,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且环境友好的选择。通过这种方式,项目支持了减少肉类消费,降低碳排放,推动了植物性饮食的普及。

当地当季:项目在食材选择上强调在地膳食,优先使用当地和当季的食材,减少长途运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与本地小农合作,项目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在地食材,还通过支持当地农业,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循环。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食物的碳足迹,推动了当地可持续发展。

循环永续:上海喜象项目的核心之一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零浪费理念。例如,活动中会使用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搭建,避免一次性资源的浪费,所有食材也被精心设计成零浪费菜单。项目通过一人食餐点的设计和将剩余食材循环利用等方式,体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永续理念的实践,推动了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案例行动解析

维度一:食物生产供应

1.     生产

上海喜象项目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优先考虑那些与项目理念一致的品牌或机构,尤其是关心可持续发展和责任消费的合作方,如有机农场或绿色饮食品牌。同时,合作伙伴的资源和能力必须与活动的具体需求相匹配,项目会通过使用现有的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搭建,避免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项目注重与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非一次性合作,合作方的持续支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地理位置和物流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方的位置过于偏远,可能会影响活动的执行。最后,项目优先选择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合作,这不仅能提升活动的曝光度,还能更好地触达目标受众,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2.     生态

1)       “四零”原则:活动中严格遵循“四零”原则,即0一次性餐具、0一次性搭建、0浪费、0痕大地。这些原则确保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避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杜绝一次性搭建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2)       闲置资源再利用:项目注重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而不是新建或搭建活动场所。他们通过创新将农场和合作场地中的闲置物品进行重塑和创意布置,避免浪费和环境负担

3)       零食物浪费:通过设计合理的菜单和膳食,避免食物浪费。例如,活动中的食物采用“一人食”的形式,精准控制食物分量,确保每个人的食物刚好够吃,不会产生多余的食物浪费

4)       低碳排放:可持续食尚活动通过选择植物性低碳餐单,并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碳足迹盘查和碳排放抵消,确保活动达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5)       垃圾处理:活动结束时,所有参与者使用可降解垃圾袋将不属于自然的垃圾带走,确保活动场地恢复到原始状态,减少对生态的任何负面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上海喜象的可持续食尚项目确保了活动的生态友好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3.     生活

1)       城市青年:通过参与项目中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这些青年不仅提升了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还学习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饮食的理念。他们通过与专家、企业家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互动,扩大了社交圈,增强了责任消费的意识。

2)       当地农民和小规模生产者:项目通过组织绿色市集和农产品交换活动,为当地农民和小规模生产者提供了直接进入城市市场的机会。这些生产者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3)       合作企业和NGO:通过参与和支持项目,这些组织能够推广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通过与项目的协作,增强其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探索和验证了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得到了更多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喜象可持续食尚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了生产者和当地社区的生活:

1)       增加收入:项目帮助当地生产者将他们的绿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收入。同时,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如绿色市集和食物交换,生产者得以展示和推广其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销售额。

2)       增强社区凝聚力:项目通过组织社区活动,促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互动和信任建立,增强了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参与者在活动中不仅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和知识,还共同讨论和解决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的社区网络。

3)       推动可持续农业:项目通过推广绿色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更多的生产者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这不仅改善了生产者的生产方式,也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维度二:食物消费环境

1.    可获得性

项目通过在不同消费场景中推广绿色和有机食品,显著提高了这些食品的可达性和可获得性。项目在城市中设置了绿色市集、食物交换活动等场景,直接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使得城市居民更容易购买到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此外,项目还通过与餐饮企业的合作,推广可持续菜单,使得消费者在餐厅、社区活动等不同场景中都能够接触到健康的饮食选择。这种多场景的布局,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还降低了他们获取可持续饮食的门槛。

2.     社会环境

沉浸式体验活动:上海喜象通过绿色野餐、市集、饮食文化活动等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健康可持续饮食的魅力。通过融入艺术仪式、露天音乐等时尚元素,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在这种社交体验中,年轻人能够自然地接触并接受可持续饮食的理念,逐步形成社会认同和规范

负责任消费倡导:项目通过活动中的“四零”原则(0一次性餐具、0浪费等),向参与者展示如何通过日常消费减少食物浪费、选择低碳饮食等。这些理念在每个活动环节中被具体呈现,逐渐在社会中传播,促使更多人将负责任消费作为行为规范。

社交媒体传播:项目利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健康饮食的知识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年轻人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兴趣和讨论。社交媒体的传播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也帮助塑造了可持续饮食的社会规范

与公众人物和品牌合作:通过与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公众人物合作,项目成功地将健康可持续饮食与时尚、潮流相结合,使得这一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吸引人和容易接受。这种合作帮助项目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传播可持续饮食的理念,并塑造了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

形成社区和社交网络:项目通过组织饮食文化论坛、食物分享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个支持健康可持续饮食的社交圈子。在这个社区中,参与者通过交流和分享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可持续饮食的社会规范化,使其在更广泛的社交网络中得到传播和认同。

 

维度三:食物消费需求

1.     信息和教育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了消费者选择可持续健康食物的能力。首先,项目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性活动,如饮食文化讲座、食物教育工作坊和绿色饮食体验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消费者深入了解可持续饮食的理念和重要性。此外,项目还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关于健康饮食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逐步改变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使得更多人愿意尝试并接受健康可持续的饮食选择。

2.     行为转变

为了促成行为转变,项目通过一系列策略创造了消费者行为改变的动机,并提升了所需技能。首先,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如绿色市集和主题餐会,让参与者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可持续饮食的好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动力。其次,项目提供了实践性强的技能培训,如教消费者如何在家中制作健康可持续的食物,如何进行食物选择和准备等,帮助他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这些行为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消费者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逐步实现行为的转变。

3.     经济能力

茶油的主要消费者人群为中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市场价格在此人群的可负担区间内,且因为老知青借助产业链优势,实现了综合成本比同行更低,原料利用率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担负性。

4.     产品体验

沉浸式饮食体验:项目通过组织“Green Picnic in City”等沉浸式活动,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健康可持续的食品。这些活动融入艺术、音乐和自然元素,增强了食物体验的感官享受。例如,活动中有露天音乐、艺术仪式、绿野餐篮等环节,参与者不仅享受到美味的植物性餐点,还体验到与大自然的深度连接

创新绿色菜单:上海喜象与多个绿色餐饮品牌合作,设计出创新的植物性低碳菜单,将传统食材与现代创意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菜单设计,参与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绿色饮食的丰富多样性。例如,项目推出的植物性餐点不仅满足了味觉需求,还强调了健康和可持续的饮食方式,让食物体验更加新颖和令人难忘

互动环节与学习机会:在活动中,项目通过互动式体验增强了参与者的参与感和对食物的认识。例如,活动中设置了食物制作工作坊、厨师演示和食物文化讲解等环节,让参与者在品尝食物的同时,深入了解食材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其背后的可持续理念。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丰富了食物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个性化和时尚化的体验设计:项目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年轻受众的偏好,将时尚元素与健康饮食结合,创造出吸引人的产品体验。通过融入流行的社交元素,如换物市集、露天艺术表演等,活动不仅满足了参与者的饮食需求,还为他们提供了社交和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提升了整体体验的丰富性。

植物性饮食的多样性展示: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性饮食,项目展示了健康可持续食品的多样化潜力。参与者不仅能够品尝到新颖的植物性菜肴,还能够体验到不同的烹饪方式和食材组合,如植物蛋白、全谷物、发酵食品等。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菜单和食物展示,使参与者充分体验到绿色饮食的丰富性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案例的积极影响

PEOPLE | 案例对人类健康和福祉起到的积极影响

倡导责任消费,推动社会健康环境:项目倡导的责任消费理念,鼓励人们选择对自己、对社会、对环境更为有益的饮食方式。这种观念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减少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负担,还为更广泛的社会健康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通过教育和推广活动,项目成功影响了大量消费者,推动了更健康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规范。

PLANET | 案例对自然环境起到的积极影响

促进有机生态产品的消费:项目通过与有机农场和绿色品牌的合作,推动了有机生态产品的广泛应用。例如,活动中使用的所有食材均来自有机农场,确保食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项目通过“绿野餐篮”等活动,将这些有机生态产品带给参与者,倡导健康、环保的饮食选择,鼓励更多人支持有机食品的消费

减少碳排放:通过推广植物性低碳餐单和减少肉类消费,项目有效降低了饮食相关的碳排放。植物性饮食相较于肉类生产所需资源更少,碳足迹更低,参与者通过实际体验了解到植物性饮食如何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循环经济的实践:项目倡导零浪费的饮食理念,强调食材的全面利用。例如,通过设计“一人食”的餐点,精准控制食物分量,减少浪费。同时,剩余物品和未交换的食物被捐赠给公益机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并在社会中实现了循环利用。项目的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还推动了食物的可持续使用和循环

无痕大地和可降解垃圾处理:项目严格遵循“0痕大地原则,活动结束时,所有参与者会使用可降解垃圾袋,将不属于自然的垃圾带走,确保活动场地恢复到原始状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向参与者传递了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支持有机农场的生态循环:通过活动的组织和推广,项目帮助有机农场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增加了其产品的销量。这种模式不仅为农场提供了经济支持,还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更多的生态友好型农场能够在良性循环中运作,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恢复。

PROSPERITY | 案例对经济繁荣、社会包容和公平起到的积极影响

1.       汇聚并宣传在地友善农耕、循环再生、有机企业等产品, 每一次选择他们的产品就是支持良善的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形成有效造血。

2.       宠物友好,残健融合。帮助公益组织社会化 , 大家用行动支持心智障碍人群劳动成果,帮助宠物领养,透过市集上简单互动下影响更多人尊重生命平等让爱持续转动。

 

第四部分:案例目前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1.     目前的经济局势下,企业和个人现金稳定性的流问题。

2.     可持续领域在国内发展时间短,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如何让市场和人民相信可持续是一种未来。

3.     未来喜象会保持每年至少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办一场活动的频率,并不断寻求可以为相关方创造多赢活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