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饮食习惯,和你和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关系?
是的,我知道。你和从前的我或许一样从未思考过从超市从菜场购买的食材从何而来,所以当有人谈起素食谈起有机的时候,内心独白往往是:我的饮食习惯和你和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不妨点击一下我们良食团队制作的这个小视频,在鸡年,让我们先从鸡开始,想一想一只鸡和一个人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鸡年何以为食系列一:鸡和淡水
也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一日三餐,每一餐的选择对于自身的健康、我们的地球还有动物们都有着影响,所以我们良食团队才一定要上路,一定要拆除现代食品工业在我们和食物之间这堵厚厚的墙。一场食物教育的工作坊也许可以真正影响到一些人掀开幕布,发掘食物背后的真实代价,也许这是一个很笨很劳累的方法,但总需要有人做的。
在高铁上吃良食
2017年4月13日,薏雯老师、Cecilia和我(洁丽)在上海虹桥站集合乘高铁前往北京准备第一场巡演的启动。那么你猜猜良食拆墙团队在高铁上吃什么呢?高铁上供应的素食盒饭?那岂不是太不够良食style!
良食高铁午餐:
咱们薏雯老师做的牛蒡胡萝卜炖菜,
意式杏仁罗勒酱配黑米饼,
以及各种无添加有机零食!
Hi 我们的蔬食厨师
刚下高铁就感受到帝都满城的柳絮,我们乘坐地铁,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来到提前订好的家庭式公寓(有厨房做早餐太美了),激动得等待着我们从美国特邀而来的蔬食厨师Karley。
与我们的蔬食大厨顺利会师
在温暖的阳光下
从一顿早餐开始打造友谊的小船
这是Karley第一次来到中国
所以第一站我们去了哪里呢?
崇文门菜场。。。
卖豆制品的小姑娘忍不住
要和Karley秀一下自家做的素羊肉
总之
一串糖葫芦和一口春饼
打下了深厚的友谊基础
4.15 良食巡演启动
吃完糖葫芦,就开始做正经事儿。让我们跟随特邀媒体“素食雷达”的深入图文报道,一探良食路演的精彩(小编真的不是偷懒啊,而是素食雷达写得太详尽太棒了!)
2017年04月15日
良食路演携手从农场到邻居农夫市集
在维根蔬谷餐厅
正式启动
2014年
《何以为食?》
以公众平台的方式与大家相识
现在
良食
GOOD FOOD
用最纯粹的初心
希望连接你我与食物之间的桥梁
这是一场公益之旅
了解食物背后的真实代价
重新认识
健康、温和、良善而多元的良食
简艺 -《何以为食?》导演
独立电影人&良食发起人&文化行动者&青原色创始人
第一部由中国导演制作,动物性食品真实代价的纪录短片。通过与中国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展现中国的食品和农业环境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也揭示了这些变化给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动物福利带来的影响。自2014年以来,该片在全国巡回分享,由此诞生了何以为食微信公众号以及良食团队,持续介绍关于动物性食品议题。
我妻子怀孕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我发现在国内的网络上很难找到有效的信息 ,不得不依赖英文网站,去搜索关于宝宝、关于食物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期间,我也发现国内有好多非常棒的公众号,但基于微信的模式,导致了这些知识非常碎片化。我就想在国内的网络中,能否系统化的去传播关于食物的知识?于是,良食出现了。
我希望我们的传递出去的信息都是非常可靠的。良食大学为线上平台,良食路演为线下活动,这样就可以实地探索最好的食物教育模式,让公众在发现良食之美的同时, 了解食物、健康、环境的关系;让国际良食教育者连接到全国各地的伙伴,共同探讨良食;支持良食生产者,帮助各地的良食生产者找到本地的消费者。
自2017年4月中旬开始,良食路演项目的4人核心团队将在4个月内前往20个省展开数十场前所未有的食物教育工作坊。 前往不同的学校、餐厅、寺庙、企业、机构和社区,与各色各样的人群分享有关食物的故事。希望用震撼人心的演说、当地友善农户的动人故事、和超乎想象的蔬食烹饪演示这些有趣的方法,影响到百千个家庭,发掘出真正的良食,从而改变人与食物的关系。
Karley Ray - 国际蔬食厨师
Karley是来自美国的新英格兰人,她环游世界并分享烹饪艺术。对于疗愈性食物艺术的热情,是在强生威尔士大学求学期间,从传统美式饮食转变到纯素食的生活方式时开始萌芽的。如此巨大的改变,启发了她去有机农场实地工作,并参与了自然美食家专业厨师项目的培训。由此,她磨练了自己的烹饪技术并深入得学习到纯素、生机饮食、阿育吠陀和长寿饮食料理。她通过不断得实践和学习丰富了自己,近期又学习了泰国素食学校的课程和Matthew Kenney的烹饪项目。
Karley从不断的学习中创造出100%纯素食的艺术料理。她相信食物不仅可以营养疗愈身心,也可以美味高颜值。她认为料理在于食物的能量和平衡,所以她不断挖掘当季、当地、生态种植和全蔬食的原材料。
就在几年前,我还像很多的美国人一样吃很多的肉、乳制品、油、糖、盐和其它精加工的食物,很少很少的蔬菜。对于工业化养殖知之甚少,这让我忽视了食物的选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我从来没有见过农场,更不知道养殖场的动物是如何被对待的,丝毫没有意识到美国的食物体系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后来,我开始思考食物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而TA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美国过度消费食物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的工业化食物体系中,食物价格非常低廉,消费者却看不到食物的真实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气候变化、水和空气的污染,土壤退化、对动物福利的忽视、农药的大范围使用、公共健康的危机、农村地区的贫困、大型农业食品公司权利的集中和膨胀。过去,90%的美国人靠小规模农业维生,主要提供给家人。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从人力变成使用化学燃料和大型器械来运作,大片土地只种一种庄稼,大量使用合成肥料和农药,这些做法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很多美国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于是我们与土地、食物、农场、动物之间的连接也被切断了。
2015年美国人吃了92亿只动物,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已经给美国人的健康造成了巨大负担。美国糖尿病协会估计,每年在糖尿病治疗上花费的成本高达176亿美元。一旦我了解这样的代价,就没有办法再支持这样的饮食体系了。于是,我去一些小型农场工作了一段时间,亲身感受生产食物的过程和其中的责任,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能善待动物、地球和社会。
思考与经历指引我来到中国,这个有着深厚饮食文化的美丽国家,我曾在世界各地学习烹饪,结识来自各国文化背景的人们,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听说要中国开展良食工作坊,我就觉得一定要参加。虽然目前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只是美国的一半,但肉类和乳制品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我看到中国正逐渐向美国式的工业化食物体系靠拢,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一定要走美国走过的路。每一名身在中国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拒绝食物的过度工业化和动物制品的过度消费,我们可以多多支持当地的农民,选择更健康的五谷杂粮为主的饮食,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去了解自己的食物,做出自己的选择。
洁丽 - 良食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布了一份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下的研究报告。8~11岁的1000名儿童,至少有58%的儿童检查到1种抗生素,超过25%的儿童检测到2种以上,甚至还有一些小朋友检查到6种抗生素。
抗生素是如何接触到的
为了预防集约化圈养的动物不生病等各种原因,工业化养殖厂就会使用抗生素。在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21万吨,动物吃一半,人吃一半。而这些儿童检测到的多是用于动物的抗生素。
工业化养殖的影响
中国的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中国是个非常缺水的国家,但是工业化养殖造成的水污染远远要超过其他产业。
中国每年养肉用鸡90亿只,下蛋母鸡27亿只,相当于每人每天吃一只鸡蛋。90亿只鸡每年消费淡水量,足够让100万人按北京的生活水平使用一年。同时,巨大的养殖饲料需求导致我国的大豆消费严重依靠进口,甚至用到廉价的转基因大豆,这也给我们国内的豆农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听到这一些数据,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可以为我们的地球、家人做些什么?
Erica Huang
从农场到邻居 创办人
我与Karley一样以美国的饮食方式长大,从早餐就开始大量的摄取糖分,以至于对糖几乎是一种上瘾的状态。这样的饮食习惯,让我来到北京以后身体产生了极度的不适应,才发现其实我本身的营养不够的。从农场到邻居也是我寻找良食的一段路程,我想找到没有工业化夹杂其中的手工食材,也更希望找到没有农药化肥的食物来源。
农夫市集上的农户大多都是家庭式的生产者,他们没有办法将这些好的产品卖出去,所以倒不如将这些好的产品整合起来让更多人接触到,所以在官舍就有了从农场到邻居的生态市集。我们买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我们为自己生产的东西负责,建立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种联系。
英国有一位明星大厨曾说过:eat the rainbow。其实我们选择吃素的时候,蔬食会有很多很多的选择。
李薏雯
全食疗法导师
薏雯是世界公民。在纽约和上海的时尚营销圈工作了17年之后,她发现自身对食疗的热情并发掘了治愈性烹饪艺术。她在纽约综合营养教育机构,完成了整体健康教练的学习,并且在美国的自然疗愈Kushi学院完成了长寿饮食学习。 她相信并践行着用植物性食材做成营养有能量的美食。 现在,她是一名全食疗法导师,也是良食中国路演项目的合作老师。摒弃精加工的、添加化学剂的、人工的食物,精心选用最自然、最健康的原材料,新鲜有机、充满了生命力,让所有人从她的全食疗法中受益,正是她的激情之一。
肖健
良之悦品农场
埋头苦干有机农业的肖健是园艺系毕业生,种过菜,管过果树,育过种子,干过食品安全。因为有机菜种得好,很有味,他的独门绝技是让大家闻香识菜。2003年开始有机农业探索一直至今,认为人类必须在索取食物和爱护大自然间达到平衡,倡导以“平衡与尊重”为宗旨,提出合理生物承载量的生态概念,创立“近野生,更自然,最新鲜”的良之悦品有机生产标准。认为中国大多数人是大量元素富营养化,少量微量元素缺乏,而真正的有机农产品能让大家达到营养平衡,健康快乐!
李薏雯:
一开始怎么会想到做有机农业?
肖健:
9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学的是园艺。种植过蔬菜,接触过化学、肥料、添加剂。了解到很多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或者不愿意生产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做有机农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减少农业的污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材。
李薏雯:
对本地当季食物的看法
肖健:
食物除了美味以外,就是为了满足人的身体代谢和正常生长需要。为什么当季当地的相对更好呢,一,新鲜;二,养分充足具有食疗性;三,环保,减少碳排放。所有的食物都是自然选择,TA满足当地的水土、气候条件。
李薏雯: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喜欢买进口的食材,但进口食材经过运输包装其实是有辐射的。
李薏雯:
有机农场如何建立消费者的信任?
肖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做的过程中没那么急躁,给消费者足够时间接受认识我们农场的食材,让他们去感受我们的食材到底好不好。
余力博士
维根蔬谷创办人
余力博士是国内首家健康蔬食餐厅维根蔬谷veganhut的创办人,他是一名国家公共营养师,拥有27年健康蔬食经验,同时也是《世界和平饮食》项目和全国巡讲发起人,2013十大素食华人,美国责任医师协会(PCRM)中国首位健康营养讲师,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坎贝尔基金会蔬食营养课程中国第一参与人,7天蔬福健康挑战和28天健康计划发起人,维根(vegan)和蔬食(plant based foods)中文词翻译人,在国内致力于推广全蔬食营养(whole foods plant-based nutrition)以及素食行业向大健康行业转型。
高度社会化分工的环境下(工业社会),今天的食物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在当下,最有权威的集体意识我们称为科学,而科学中对食物最有影响的就是营养学。今天到场的嘉宾虽然专业各不相同,却都在因为蔬食做着同样的事。最近长沙还出现了素食医院,这也是行业里一个很正能量的消息。
我们花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但从标准身材到肥胖只花了27年的时间。80年前,我们希望吃饱就好,80年后,我们能吃饱却又吃的太好,因此得了富贵病。对于富贵病,医院并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案。总体来讲未来的大需求,应该是从疾病治疗系统转向为疾病预防系统。现在教科书下的传统营养学是针对饥饿与营养不良的,却没有针对富贵病的治疗方法。事实证明荤素搭配是一个研究不够的结果,他们把动物性的蛋白质贴上了一个标签就是优质蛋白质,美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补贴给肉制品、乳制品的生产者,结果就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养殖。
其实我们对于食物的了解是不足的,植物可以提供完整的蛋白质,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就非常高,吃什么都有可能营养不够,这与吃不吃素没有太大关系。美国给出的所有抗癌食物,我们会发现都是蔬食,而且都是全谷物,所有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我们要推广全蔬食了。
全蔬食营养不是解决我们能否吃饱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和对抗疾病的好身体。我们未来要面向的是一场饮食的革命,营养学今后一定会逐渐转向以蔬食为主的方向,有机蔬食将会是未来的主流饮食。
国际厨师Karley和食疗导师薏雯
现场演示
如何将纯植物的有机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
Karley怀着一颗喜悦真诚的心情
为大家料理
将食材赋予了新的活力与意义
她享受用蔬食做料理的时光
因为这是她与食物最亲密的时刻
所有的食材依次混搭式的出场
五彩斑斓的颜色满足的岂止是视觉
还有在现场散发的阵阵香气
看着美食却不能吃
真的好辛苦
熬到Karley将美食都准备完毕
我们终于可以试吃了
瞬间画风转为满满的异域风情
Karley让所有的食材都尽情发挥自身的优势
入口非常清爽
仿佛我们站在田野上
吹着微风 唱着歌
当然了
最重要的是还有纯素美食相伴
第一场路演后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从农场到邻居的创办人Erica在紧张的时间内与我们一遍遍核对活动流程,安排志愿者的岗位。就在活动基本散场时,还有一位志愿者坚守在播放PPT的位置,她说:还有一张PPT没播呢!的确第一场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与成长的空间,但真的非常感谢合作伙伴公益得支持,一件好的事,遇见那么多好的人❤️
小贴士时间到咯:工作坊结束后,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切配好的有机菜和五谷杂粮没有用完,怎么办呢?珍惜良食的我们当然舍不得丢掉。第二天,薏雯老师把剩下的食材熬成五谷粥,加上一点剩余的芝麻菜还有山药,一顿疗愈的早餐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