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进展
良食英雄峰会第三天(上) | 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让改变更广泛

主题演讲 

 EY4A7966.jpg

克里斯蒂·米德尔顿

美国人道协会农场动物保护项目执行总监

 

 “推动进步的食物” 

 

克里斯蒂·米德尔顿来自全球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美国人道协会,过去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农场动物保护。因为在人类食物供应链中,绝大部分的动物制品都来源于集约化养殖厂。而一个更美好、更人性化的社会,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减少动物制品的消耗,这既是对地球环境的减负,也是对万千生命的保护。

 

克里斯蒂一开始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与个体面对面交流,希望向公众传递真实食物代价的讯息的同时,可以影响个人的消费模式。

 

但更大的改变和影响需要更多至上而下的倡导。于是,克里斯蒂开始转向改变学校的食物政策。首先是推广 “无肉星期一”(Meatless Monday) 活动,美国很多校区的学校开始加入,在每周一提供纯植物饮食,其中一所学校开始采购散养鸡蛋,并将校内五个食堂的其中一个改为了纯素食堂,还有一所学校的所有甜品都是纯素的。

 

在做学校食物政策倡导的同时,克里斯蒂想到了学校背后更大的主角:为诸多校园供应餐饮的食品供应商。迄今为止,她们已经和美国前三大餐饮集团:CampusGroup,索迪斯和爱玛客建立合作关系,增加了更多的植物餐饮供应比例,仅爱玛客餐饮集团就增加了30%的供应量。

 

一个致力于动物保护,在餐饮服务业零经验的克里斯蒂改变餐饮风向标的秘诀是什么?

 

第一:专业精神。目前克里斯蒂的团队有二十位成员,已经在美国的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军方提供了200多场烹饪培训以及大大小小的同行交流会。而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这里的专业精神就是惊艳的美食!

 

第二:坚持不懈。面对改变,许多人没有信心,因此被对方拒绝的几率往往更高。所以,想办法把不可行变成可行,坚持+努力,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一定能打动对方。

 

第三: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让对方以为我们吃素就很无聊,我们也可以玩得很嗨。” 所以,不要总是严肃的工作工作,适时搞搞线下聚会、户外活动等,这些放松时刻往往是增进关系,建立信任,推动工作的大好时机。 

 

EY4A8034.jpg

李贤珠

韩国 “无肉星期一”(Meatless Monday)发起人

 

“公共餐饮中的良食”

 

李贤珠经营着韩国唯一一家完全以植物为原料的东方医学药房。她认为,现代人把大量的钱投入以盈利为目的的医药市场体系里,一生吃很多的药,而这些药里的化学物质会一直残留在体内伤害人体。她渴望人们能够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成为资本主义医疗体系的奴隶。

 

此外,李贤珠在韩国发起了“无肉星期一”,致力于在公共机构推广植物性饮食。

 

她认为,我们首先要建立关系网,通过与一些机构的合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次,李贤珠利用选举活动和政治活动来推广 “无肉星期一” ,并利用媒体来提升影响力,督促教育机构做出改变。

 

她给学校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第一提供素餐选择;第二每周一提供素食;第三给父母、老师、教职工、营养学老师提供素食营养学知识的必修课。


 mmexport1612926668803.png


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当她提到自己是素食者时人们会认为她是个怪人,九年后再提起自己是素食者,别人就会说:哦,你是一个很健康的人。(悄悄告诉你,李贤珠已经身为人母,儿子都27岁了!)

 

何为良食呢?

 

李贤珠认为,良食就是身体和心灵的平衡,好吃和健康的平衡,个体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平衡。总的来说,是通过食物与地球环境和谐相处的平衡。 

 

专家小组讨论 

 

EY4A8151.jpg

张敏

江苏一号农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角度:一号农场&食农教育

 

EY4A8198.jpg

常天乐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食通社主编

 角度:食物体系危机&有机农夫市集 

 

EY4A8472.jpg

张水龙

厦门好猫生态文明中心创办人

 角度:垃圾分类&生态文明  

 

问题一:各位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公共机构的食物体系是什么样的?

 

张敏:公共机构能推行一些好的、务实的标准,比如GAP标准来践行可持续食物体系。

 

常天乐:最好是能进行本地采购,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把本地的食材做好吃。更现实的是做培训,让从食堂管理人员到厨师和到员工甚至消费者都对健康的食物有更高的意识,让大家知道少糖少盐少油少很多添加剂食物也非常好吃。

 

张水龙:应该从食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去考虑,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到后端处理,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我们推出了零废弃学校的概念,鼓励学校堆肥,把可回收的垃圾就地处理掉。另外除了食物体系要可持续,还要结合水源、土壤、气候等,如果整个大环境都坏掉了,食物体系不会单一的可持续。

 

问题二:就你们的工作经验来说,像一些大型机构他们目前能做的,最实际的改进是什么?

 

张敏:高校可以对厨师进行培训。学生社团可以推动学校做素食窗口。大家其实        都希望健康,关键是商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寻找一个平衡点。

 

常天乐:改进对孩子的教育,当学校有堆肥、有菜园的时候,孩子就开始理解物质的循环是怎么回事,就会慢慢减少食物浪费。我们让孩子从小通过食物学习,去观察和反思自己和环境、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孩子慢慢地就会变成更加健全,更有责任心的人。

 

张水龙:我想谈一个痛点。我们在做垃圾分类的时候,高校已经在推动了,但力度不足,常常会变成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包括大学和一定规模的初高中。所以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什么时候谁的职责要很清楚。不然在体系构建时就容易出现一些挑战。

 

问题三:我们从各位的演讲中可以看到各自专业的方面,能否跟大家分享下你们能够提供的资源、技能以及想要链接的机构或个人?

 

张敏:我们的有机农业在国内规模还算比较大,在之前演讲也提到 “共享农场” 的概念,所以我们愿意资源共享。有志于做自然教育的可以到我们农场,我们有土地、教室、以及人员,甚至包括我们的客户。希望这样可以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这是在资源方面,在教育方面我是初学,希望能向大家学习。

 

常天乐:农夫市集过去几年一直在做落地的工作,我们帮学校建过菜园,帮学校对 接过农场,做了一些零碎的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接下来我们想把全国各地包括国际上好的案例梳理分享出来,食通社更多的是去做连接传播的工作,让大家能在这里获取信息,也欢迎大家来发布这样的信息。

 

我们还希望推出一些符合大家的需求课程,所以未来我们也会跟大家征求意见,你们觉得哪些方面需要更系统的学习,我们就去找专家把这个课程搭建起来,在网上授课或者培训老师去线下各个社区授课。

 

最后,我们想做一个支持草根的食物团体。比如你想做堆肥,花一两万块钱买些设备在社区就可以做起来,我们希望能提供小额资助,把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做的更好一些。

 

张水龙:我们在未来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机构去读懂政府。中国的机构与国外的机构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多思考在我们这样的体制内,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峰会美食  

第三天的午餐由西藏饭店的厨师团队负责,这是他们第一次烹饪纯素食自助餐哦!午餐后,每位参会人员还为他们最喜欢的一道菜进行了投票,最后胜出的是郑主厨出品的一道汤~

 EY4A8527.jpg

EY4A8295.jpg

EY4A8060.jpg

EY4A8570.jpg

EY4A8577.jpg



摄影 | 小野

录音整理 | 净安    

编辑 | 缪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