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联合国粮农组织
• 全世界每年供人类消费而生产的食物中,大约三分之一,也就是约13亿吨遭到损失或浪费。
• 工业化国家的食物损失与浪费价值约68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则为3100亿美元。
•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浪费的食物重量大致相当,分别是6.7亿吨和6.3亿吨。
• 在所有食物中,浪费率最高的是蔬菜、水果以及根茎、块茎类。
• 按重量,全球每年大约损失或浪费30%谷物;40-50%的根茎作物、水果和蔬菜;20%的油料籽、肉和奶制品;以及35%的鱼类。
• 每年,富裕国家的消费者浪费的食物重量(2.22亿吨)几乎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食物净产量的总和(2.30亿吨)。
• 全球每年损失或浪费的食物重量甚至超过了全球谷类作物年产量(2009/2010年时是23亿吨)的一半。
• 欧洲和北美洲消费者人均每年浪费的食物重量在95kg到115kg之间,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人均每年只浪费6kg到11kg。
• 在富裕国家,每年供人类消费的人均食物产量约为900kg,大约是最贫穷地区(人均每年460kg)的两倍。
• 在发展中国家,40%的食物损失出现在收割后和加工阶段,而在工业化国家,超过40%的损失发生在零售和消费环节。
• 在零售环节,质量标准过分强调外观,导致大量食物被浪费。
• 食物损失和浪费导致了包括水、土地、能源、劳动力和资金在内的大量资源浪费,并产生了多余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
• 目前拉丁美洲损失和浪费的食物可以喂饱3亿人口。
• 目前欧洲浪费的食物可以喂饱2亿人口。
• 目前非洲损失的食物可以喂饱3亿人口。
• 目前全球损失或浪费的食物之多,以至于就算只节约四分之一,都足够喂饱8.7亿饥饿人口。
• 在收割和储存阶段的食物损失,会转化成小农的经济损失,并让穷人承担更高的食物价格。
• 在发展中国家,食物浪费和损失主要发生在食物价值链的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收割技术、储存和冷冻设备上的资金、管理和技术等限制。通过直接支持农民,投资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的建设以及食物和包装工业的扩张,从而加强供应链,就能有助于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
• 在中等和高收入国家,食物浪费和损失主要发生在供应链的后期阶段。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在工业化国家,消费者行为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发现,供应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缺乏协作,也影响了食物浪费情况。农民和买家之间的协议有助于提高协作水平。另外,提升食品业者、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意识,找到方法利用目前被丢弃的食物,也可以有效减少食物的损失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