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进展
《将肉摆到桌面上:美国的工业化食用动物养殖》之农村经济 I

来自 宜居未来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 Livable Future

本篇节选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报告《Putting Meat on the Table: Industrial Food Animal Production in America》。

https://www.pewtrusts.org/-/media/legacy/uploadedfiles/phg/content_level_pages/reports/pcifapfinalpdf.pdf

 


长期以来,农村一直是美国各种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制造业相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中心的竞争力下降,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农村就业岗位也随之减少。 1979年,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情况达到高峰,有近2000万个就业机会,而后,劳动力替代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收入增加,消费者日益青睐国外廉价生产的产品,因此到2004年,制造业就业人数降至1400万。

 

但是,导致农村持续贫困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就业机会缺乏。农村贫困率一直都高于城市,而且农村贫困更为顽固:联邦政府认定的“持续性”贫困地区,即被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部门定义为“贫困率高居不下30年以上”的地区,都在农村。分析师认为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如下:

 

- 教育程度:美国农村成年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可能性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村教育体制的水平往往比较低,在低收入的郡县尤其如此;这两个因素限制了农村劳工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农村地区吸引和创造优质就业机会的能力。

 

- 缺乏机会:农村地区往往缺乏经济多样性,而只依赖数量有限的行业(如采掘业);这可能限制就业发展,并使农村职业更容易受到市场力量和企业重组的影响。

 

- 基础设施:从育儿设施到公共交通再到信息技术,农村基础设施通常比较匮乏,给公司招聘和就业造成障碍。

 

- 歧视:基于种族、族裔、社会阶层或性别的歧视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根深蒂固,于是那些受到影响人群更加得不到工作机会。

 

美国农村缺乏经济机会,也难怪地方政策制定者会将工业化养殖设施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了。许多这样的设施都建在贫穷的郡县,作为创造就业机会的策略;企业也受到大额减免税收和其他福利等承诺的诱惑。但在工业化养殖设施集中度较高的地区,贫困人口比例仍然较高,Durrenberger和Thu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爱荷华州工业化猪肉生产集中的郡县,食品券的使用比例更高。(译注:食品券是美国政府“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向低收入者发放的救济券)

 

工业化农场社区与所有权归本地的农场社区的经济差距可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社区中的财富储量。社区自有自治的农场倾向于在当地购买用品和服务,从而支持各种当地商业。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乘数”效应——当地农场每赚1美元,就能创造约7美元的地区经济价值。相比之下,与集成商签订合同的工业化养殖场的乘数效应要低得多,因为他们购买的是由集成商提供的饲料、用品和服务。密歇根州的研究人员通过跟踪本地猪肉生产用品的采购,记录了这一差异的规模。 Abeles-Allison和Connor发现,所有权属于本地的小农场每养一只猪的当地支出为67美元,较大的工业化养殖场为46美元(21美元的差异主要来自大型养殖场从社区外部购买大量饲料) 。

 

在工业化养殖体系中,肉类包装商之间日趋合并,这些肉类包装商通过与农民签订合约来控制养殖过程,而不是在屠宰场购买动物,这些都使农民处于不利地位。肉类包装商和农民在其中得到的好处是控制市场,从而降低价格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但肉类包装行业的高度合并已经在该行业中创造了一种近乎垄断的状态。根据位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国家非营利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市场竞争组织”的说法,全国各地农民数量不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食品加工垄断的发展。

 

肉类包装商对牲畜的所有权,以及与饲养牲畜的农民之间严格的合同关系,消除了开放的市场竞争,压低了农民的工资。通常来说,未与包装商签订合同的生产者根本不能出售牲畜;包装商对市场的高度控制使他们能够使用市场压力进行压价。农民如今需要合同才能销售自己生产的动物,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02年至2005年期间,只有9%的猪和62%的牛在开放市场上销售。由包装商的市场控制导致的价格下降约为每百磅牛5.75美元,以每头牛1,200磅算,卖一头牛给包装商比在自由市场上交易少赚69美元(USDA-ERS,2001)。对于猪来说,情况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