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联合中国国际电视台经典节目《对话》(CGTN DIALOGUE)栏目组,在CGTN官网、微博同步直播第四期良食对话。点击观看回放:
第四期,良食基金有幸邀请到以下大咖:
“蓝区”发现者、《国家地理》探险家Dan Buettner;
《纽约时报》健康饮食畅销书作家Kathy Freston;
优酷创始人古永锵;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
杜克大学世界食物政策中心主任Kelly D. Brownell
做客中国国际电视台,探讨饮食与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之间的关联。
Dan Buettner:
我在世界各地长寿地区工作时发现,在那里,他们主要吃植物性饮食,而且是非常简单的纯天然食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吃到适宜长寿的食物,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健康食品更便宜、更可持续的环境中。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情况是,那些更便宜的食物可能是不健康的。这也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甚至可以说影响着疫情的发病率。在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不健康饮食缩短了人们的寿命。
Kathy Freston:
饮食在很大程度上由传统所决定。多年来,我们的文化背景左右着我们吃什么,我们吃父母为我们准备的食物。其中大部分是肉类、奶制品和鸡蛋。直到我们发现植物性饮食的丰富和健康,我们的饮食可能才有所变化。目前,全球对肉类的需求正在上升,然而肉类生产系统是极其脆弱的。它很容易受到大流行病的影响,像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所以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当然,我们可以喜欢传统的食物,但我们必须让它更可持续,更有韧性。
Kelly D. Brownell: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白天吃得越来越多,在晚上吃得越来越晚。人们现在会在汽车上吃饭,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现代引导人们饮食的媒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现在吃得多,有一个原因是人们接触到的食物更多了。另外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原因在于,食品行业刺激着我们的生理机能,而人们还难以理性应对被食品行业操纵的食物。此外,市场营销对人们喜欢吃什么、选择吃什么影响也很深远。不幸的是,食品公司的营销往往非常夸张,特别是针对孩子们的营销,可以说是他们产业中最糟糕的。
古永锵: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文化熏陶影响着我们怎么吃。当我们步入社会后,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其他的想法和文化。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吃得更健康,更环保。这里说的健康包括个人健康、公共健康、星球健康。这是全球都应该越来越关注的事情。
Kathy Freston:
传统的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脂肪,食用过多会导致糖尿病、肥胖等。现在,年轻一代不仅意识到了这些健康问题,也开始意识到这一代人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来解决气候变化、传染病等问题。新兴技术生产出植物性汉堡、香肠等,使新一代在保持传统饮食的同时,也照顾到人类健康、环境健康的需要。这是我们看到的积极的一面。可是问题依然不容忽视:目前,全世界对于肉类的需求巨大。就算把全世界的建筑物都拆除,腾出土地用于养殖动物,也不够供应不断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
Dan Buettner:
在美国,自从1970年代,美国成年人增加卡路里摄入量之后,癌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预期寿命急剧下降。而我们在意大利的撒丁岛、希腊的伊卡里亚岛、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美国加州的罗马琳达镇和日本的冲绳(后被称为“蓝区”)见到的百岁老人特别多。与标准的美国饮食大不相同,长寿人群吃的大部分是植物性饮食。
Kelly D. Brownell:
去年,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未来儿童肥胖的上升趋势。报告显示,到2030年,美国5-9岁儿童的超重或肥胖率预计将上升26% ,而中国预期的数字是32% 。我想这可能是体力活动减少和饮食恶化的综合作用。我们知道要补充营养,改善健康。但是同时,我们容易摄入太多的卡路里和糖,促发更高的肥胖率。
古永锵:
我想强调一点:公众意识。目前,大家对于公共健康的关注度还不够,尤其是在中国。在过去10年,中国人的主要死因已经和美国是一样的了,心血管疾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大约占据了77%的死亡原因。再看这些疾病致病性因素,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失衡占53%,吸烟排第二,占16%。对于这些情况,公众普通不了解。而另一方面,快餐、工业化农场产品的营销铺天盖地。所以人们比较难在这种宣传失衡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觉得新冠疫情是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动物传染到人的一种病毒,我们也看到了饮食习惯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这次疫情让人们重新审视食物、健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利用这次机会积极行动起来。
樊胜根: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从吃不饱,营养不良到营养过剩,超重,肥胖。今天在中国,人均肉类消费比1978年增长了6倍左右。但与此同时,我们没有吃足够的蔬菜、水果、豆类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偏远地区,在农村地区,仍然有人吃不饱,缺乏更均衡的饮食,高质量的饮食。不良饮食降低了寿命预期,也不能帮助孩子们在成长期打下好的基础。
我参与撰写了《EAT-柳叶刀报告》。通过科学实证,我们得出结论,要保证人类健康和星球健康,必须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减少肉类消费。
Kathy Freston:
我对未来植物性饮食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有两个关键因素:年轻一代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食物公司正在加大植物性产品的投资。疫情当下,许多食品公司破产,不得不杀死养殖的动物,但是许多公司也抓住了机会,着眼未来,投资植物性产品。从效率上来看,养殖动物是非常低效的,动物需要食用大量植物进行转化再供人类食用,如果人类直接食用植物成本更低。技术发展也为丰富人类的植物性饮食提供了更多可能。
古永锵:
的确,消费者的观念正在转变,这次新冠疫情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现在尤其是一些年轻的人群对健康的敏感度更高,他们注重提高个人免疫力,他们关注饮食现状和死亡率的关系。需求端的观念和想法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者会参考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他们应该生产什么。现有的问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植物性的产品一般不怎么好吃。所以,应该采取相应行动,让大家知道植物性食物可以好吃,也可以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和世界的发展。
Kelly D. Brownell:
植物基产品的确创造了一些可能性,比如减少工业化养殖农场动物的数量,减小养殖对于环境的影响。不过我认为现在来评价食用这些产品,长期下来对健康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Dan Buettner:
我认为政府可以帮助创造一个利于健康美味的植物基食品发展的环境。据我所知,有30到40种经过科学实证的方法可以重塑城市,让植物性食物更便宜,更容易获得。事实上,城市的确可以通过政策发布、执行得到非常迅速、有效的改善。例如,我们所在的城市通过了一项关于垃圾食品广告的禁令。随后,城市的糖尿病发病率在几年内下降。所以我们首先得意识到这是可以做到的。它只是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地方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Kelly D. Brownell: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公众应该做的,什么是政府应该做的。人们需要关注政府为了保护人们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也需要恰当的允许。例如,制定饮用水标准,清洁空气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很多年前,我们在研究、推行含糖饮料税这个政策时,人们认为这真是疯狂的想法。现在含糖饮料税已经存在于世界上15个国家和美国的许多城市。推行的结果是糖饮料消费显著减少。因此,我认为人们可以允许政府通过改变价格来保护我们。
樊胜根:
我觉得我们的政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个是我们没有在创新上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减轻当前粮食生产的任务。第二,我们没有正确培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好不好吃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学校供餐计划,实际上都可以影响人们的偏好。第三是关于税收和成本。比如说,牛肉生产排放了20倍的碳,用了超过20倍的水。这种环境成本并没有反映在定价和具体事件中。同样的,你的健康成本也是如此,如果你吃太多肉,那么你可能会患糖尿病或心脏病,甚至某些癌症。这个成本又怎么算呢?因此,改善我们的食物非常关键。如果我们能对不可持续的食品征税,并将这些钱用于创新,减少碳排放,保护多样性,保护我们和环境,这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我知道禁烟运动、系安全带运动都是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超重、肥胖,就像不系安全带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危害一样,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对于超重、肥胖也应该有同样的运动,向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传播这一信息。政策制定的过程可以由公众推动,因为政府会对公众的情绪和需要做出反应。一个健康的,可持续性的食物体系对公众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反过来又会推动政治进程。有了政策的支持,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樊胜根:
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当疫情开始在全世界蔓延时,经济界立即组成了一个小组,讨论迫在眉睫的危机。我们知道贸易禁令或出口禁令存在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在不同的媒体上发表文章,开始联系联合国。后来,20国集团的农业部长联合发表声明,阻止国家把出口禁令作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的一种方式。这真的很有帮助,一些国家开始放松或开始废除出口禁令。这也表明,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应对一些全球性的挑战。现在往前看,非洲将面临危机——非洲每年进口400亿美元的粮食。在整个供应链被打乱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一起工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他们从哪里获得400亿美元的食品?
现在,无论是贸易战争,流行病,还是气候变化,我认为都是一个警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全球粮食系统,必须确保贸易保持开放。因为贸易,我们才有可能确保我们可以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或食品,不只是从个人的劳动中获得食物。对于穷人,现在必须为这些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无论是现金,还是食品援助计划,特别是学校的供餐计划,都必须继续。
Kelly D. Brownell:
疫情使全世界更加关注食品供应的不稳定性。这是好事,因为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食物来自哪里。人们会更加关注樊博士所说的政策变化,以创造更有弹性的食品供应,使其能够生存下去。所以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当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涉及到食品。全球进出口问题,需要全球团结一致,需要类似于“全球政府”这样的组织,深思熟虑,协同处理。“全球政府”不是政府的最高级别,而是一种现存全球治理机制的发展。毕竟食物系统已经在无形之中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政府可以真正走到一起,所有国家都可以从明智的政策中受益。
Dan Buettner:
我想人们一般都知道他们吃的食物是不是垃圾食品。人们会选择垃圾食品是因为那可能是最方便的食物。为了改变人们的饮食,我们在夏威夷岛有这样一个尝试:建议人们吃传统食物。而不是说服他们进行创新。
如果你观察中国的传统饮食,你会发现有益健康的植物性食物非常多。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另外,人们之所以能在一个地方存续上千年,和当地的环境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适宜人们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传统在可持续方面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是期待一些新的技术来创造一些新的肉类,还应该挖掘、发现传统饮食中的宝藏。
此外,我有两个建议:远离更容易引起疾病的动物性食物;建造自己的花园。在长寿地区,人们在自己的花园种植食物是非常悠久的传统。要知道,美丽的植物性食材除了可以新鲜食用,在许多情况下还可以保存一年或更长时间。这多少使你拥有了稳定的粮食储备。
古永锵:
现在在中国有许多人在楼顶建了自己的菜园,这越来越流行。在疫情宅家期间,这一做法的优势无疑显现出来了。我们看到政府和媒体也开始大力宣传食在当季,食在当地。除了对“节气”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对当季当地食物的提倡也可以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一些地区对于当地当季的宣导十分普遍,人们乐于介绍当地的蔬菜——在什么地方种的,谁种的,有什么食用价值等。希望全国都更普遍。
樊胜根:
即使是像孟加拉国这样的穷国,他们也在建设自己的家庭菜园,来生产水果,为全家提供蔬菜,而不仅仅种植水稻、小麦或玉米。这对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很大帮助。所以在你的花园里种植一些食物意义重大。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8亿人营养不良,20亿人营养过剩。这个问题意味着全球食物塔的失衡。鼓励本地和区域的季节性食品消费不仅能帮助应对营养问题,在经济上也有意义。不过在经济效率上还值得探讨。
以上节选、翻译自#良食对话#第四期直播,未经嘉宾本人审阅,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