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集全文:
今年年初,由 UNFSS-AT2 中国行动平台及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共同发起了食物可持续转型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征集,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收到来自全国8个省和直辖市,食物领域不同机构共36份案例,内容涵盖《良食倡议》的八大主题。
在国内外顶尖专家的严格筛选和评定下,最终有24家机构从36份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1食物可持续领域实践案例集》。
评估案例时,专家评委们着重考量了以下几个方面:
• 项目对食物系统和食品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产生的推动和影响
• 项目的持续影响力
• 项目的延续性,包括是否有长远的计划
• 项目是否有复制推广的可能性
• 项目策划的创新性
根据最后的评估结果,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第五届良食峰会主论坛上,我们共有三种奖项(年度最佳实践奖、年度食物远见奖、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颁发给了入选的24家实践机构。
“年度最佳实践奖”用于表彰在《良食倡议》八大领域中有着杰出的探索与实践的机构,他们的实践为中国可持续食物转型创造着典范;
“年度食物远见奖”用于表彰提出激励人心的未来愿景与行动路径规划的机构,在他们的设想中,你能感受到宏阔的视野,以及真心希望这样的愿景可以落实的期待;
“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则用于肯定那些踏实践行《良食倡议》的行动机构,他们在中国大地上为可持续食物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是良食基金首次尝试征集国内食物变革领域的优秀案例并予以评奖,将他们的行动故事集结、分享,以期给同行者带来激励与启发。
现在,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获奖理由吧!
OATLY OATLY
OATLY
植物基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然而学界对植物基的研究并没有与商界的植物基潮流同步。谷孚咨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将推动学界的替代蛋白研究、鼓励年轻研究者加入全球替代蛋白研究生态圈作为机构的重要使命,在植物性饮食的众多推广机构中,谷孚咨询的切入角度独特,填补了行业的空白,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 2019 6
30%~40% 1
但世界上却有一些地区,无法作为耕地,但却可以作为饲养牛羊的绝佳牧场。我国的青藏高原就属于这样的地区之一,在这样的牧场上生活的牛羊幸福指数很高,是动物福利的最高等级,同时又不会消耗粮食,环境足迹也比工业化养殖小很多。此外,购买这样的畜牧产品支持了牧区人民的生计,但在工业化养殖为主流的今天,这种养殖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龙瑞军教授的团队就对青藏高原的草饲系统做了专门的研究,希望这样的养殖系统可以成为工业化养殖的替代性解决方案之一,因此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与青藏高原一样,黄河的发源地甘肃玛曲也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然而随着近年来的草场分地到户的政策,牧区无法实现自由的轮牧,很容易导致每家分到的草场过载,进而出现草场退化的风险。
甘肃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意识到了这一潜在风险,因此将当地牧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每家的草场重新成为合作社成员自由轮牧的公共区,根据草场负载量决定饲养牛羊的规模,可持续放牧。同时,绿驼铃还积极推动放养动物产品标识化,希望可以兼顾到生态、牧民、农场动物的福利,让有意识的消费者可以负责任地消费动物产品,因此特授予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年度最佳实践奖”。
2027
在非笼养时代,除了传统的放养模式,还有没有另外一种饲养可能?快乐的蛋农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率先从欧洲引入了一套全新的非笼养系统,在这样的系统内,蛋鸡的自然天性得到满足,生存空间大幅提高,同时又比传统放养方式有着更高的产蛋量,在保障动物福利与满足市场供应之间维持了较好的平衡,是未来蛋鸡福利养殖的典范,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20
21
在农业领域,遵循自然规律,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我们认为,绿嘟嘟农庄看似回归传统的农业实践其实也是面向未来的农业的一种可能,因此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如何将营养膳食的研究成果落实为日常的就餐指导?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敏博士团队合作,开发了一套智慧营养健康餐线。这条餐线通过智能化硬件设备,分析用餐者的身体数据,精确给到用餐者每日、每餐所应摄取的食物及营养素建议,帮助用餐者合理膳食,同时通过定量计算、定量采购,争取实现当日食品原料零库存的目标,因此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案例奖”。
WasteWatch 2025
CSA
CSA PGS CSA
自然界中没有无用的东西,人类世界却每天都在产生垃圾。目前对食物垃圾的主流处理方案(填埋、焚烧)额外制造了很多温室气体排放,想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减少食物浪费外,优化食物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关键一环。自然创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厨余垃圾饲喂黑水虻幼虫,将食物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做到变废为宝、循环再生,因此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2017
在极端天气频发、人畜共患病风险增加、食物生产的环境影响愈发显著的当下,我们必须停下来审视,这些全球性的挑战与目前的食物体系有何关联;未来,我们应该以何为食?有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选择?
《明日之食》策划组,针对这一系列紧迫性食物议题,开设播客、专栏,制作纪录片,通过影音、文字向社会发声,引起公众广泛的思考,特授予“年度最佳实践奖”。
生物多样性丧失、碳排放超标、食物品质低下、饮食文化断层、生物剽窃等,都是食物体系工业化产生的副作用。由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联合跨界发起的星芒食物,希望系统性解决这些问题。寻找地方被遗忘的特色食材,编辑成册,重新带回公众视野;为本地老品种注册知识产权;建立低碳有机农场和身心疗愈中心,探索高品质食物的疗愈力量;建立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星芒食物认证标准等,这些行动让人看到一个有希望的未来,其长远的蓝图规划也振奋人心,因此特授予“年度食物远见奖”。
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深圳“小粟苗”团队逐渐看到,食物是最容易凝聚起社区的媒介,因此围绕食物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小粟苗”将早出晚归、有外食需求的社区上班族,与赋闲在家、做得一手好菜的社区阿姨连接在一起,由社区阿姨精心烹饪健康饮食,出售给有外食需求的上班族,既增强了社区内部的经济互动,帮助社区阿姨创收,又加深了邻里间的了解与信任。
作为一家植物奶生产企业,JOOMA放弃了成本较低的代加工模式,而选择亲自投资建设生产线,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不接触动物源食品。同时,在植物奶研磨过程中,力求完整利用原材料的全部,全食的同时也减少了浪费,JOOMA同样希望,为乳制品市场提供一份植物基的选择,因此特授予“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
Hey Maet Hey Maet
2021
每天,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都有巨量的食物因为品相不佳、保质期短、过量采购等因素被丢弃,进入垃圾处理场焚烧或填埋,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仍具有食用价值。“兜着走”团队就在尝试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城市中的剩余食物信息更广泛地传布,帮助食品商铺减少因食物浪费而额外产生的处理费用的同时,也让食物的剩余价值充分发挥,因此授予“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
|
现代社会的精细化分工,让大部分都市人与食物生产脱节,没有见证农作物生长的不易,自然不会珍惜口中的食物。南京朴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希望为学龄期儿童补上这一课,因此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食农教育课程,成为连通孩子与田野的桥梁,因此授予“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
九阳公益基金会用千万资金在十年间建设了一千余家“九阳希望厨房”,在建设厨房的过程中,九阳公益基金会看到只有硬件设施还不够,食育课程的开发和食育师资的培养也需要同步跟进。因此,基金会旗下的“九阳食育工坊”项目积极开发食育课程体系,为食育教师赋能,以落地行动助推中国食物教育的进程,因此授予“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
NICE NICE
看完了他们的获奖理由,想更具体地知道他们做了哪些实践?
那就下载《2021食物可持续领域实践案例集》吧,那里有他们的“履历书”,也欢迎转发给感兴趣的良食同好一起阅读哦,期待明年的实践案例征集中也出现你的身影!